第十九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超能力:我能穿越到大唐
笔趣阁 > 超能力:我能穿越到大唐 > 第十九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九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讲道理!

  从长孙无忌府一路走来,今日的大婚,好像就连一点取消的迹象也没有。

  这也让陶逸不禁有些疑惑。

  难道是那下面的官员,长安县的县令,自作主张,以大局为重,所以刻意把发现墓碑的事情给隐瞒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

  那陶逸还真的没什么很好的办法。

  当然了!

  破坏婚礼只是陶逸为了验证历史是否会被改变的一次尝试。

  如果这一次失败了,他日后其实也还有无数次的机会,因此,这倒是不会让陶逸觉得有多么地惋惜。

  不过话也说回来。

  这不尝试还不知道。

  原来在大唐想要进入这些达官权贵的家中,似乎也不是那么困难。

  你看!

  他如今这不就进来了?

  而且……

  有一说一,这长孙无忌的府上,就连这奴婢,好像相貌一个个都不差。

  主要是伙食可能也好吧,所以,这一个个给人的感觉,便都容光焕发的。

  还有就是……

  可能‘齐国公府’这几个字,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毕竟……

  就算是奴婢,跟其他的奴婢一比,前面带着‘齐国公府’这几個字,也能让她们比别的奴婢在地位,气质上,肯定都高上一节。

  说白了!

  就是她们也以齐国公府为荣。

  这份发自内心的对齐国公府的维护,会让她们不自觉,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别的奴婢的气质。

  ……

  出来后……

  刚刚走没多远,柳忠也是对陶逸道:“你怎么直接被赶出来了?”

  咳!

  陶逸只能说,自己刚刚自由发挥了一下下。

  其实他根本不懂治国,懂治国的前提是,你得知道这个国是怎么的。

  然而……

  陶逸才来大唐不到半年的时间。

  他哪知道大唐是什么样的。

  现在朝堂上发生着什么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他全都不知道。

  自然是很难写出什么治国的东西来。

  不过……

  虽说陶逸目前还不知道,但不妨碍他从史书中,寻出一鳞片爪。

  就比如说……

  方才他给长孙无忌的‘治国良策’当中,陶逸也就提到了,为什么自古以来,能够传承千秋万代并且获得美好结局的朝代少之又少。

  甚至……

  可以说没有。

  然后围绕这个题目,写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之所以这样的朝代少之又少,甚至是没有,第一,是因为君主不行。

  比如说,隋炀帝。

  他阿耶隋文帝就干得挺好的,可为什么到了隋炀帝,一下子隋朝就亡了呢?

  就是因为这君主不行!

  为君之道,最上等的,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例子,就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不过最上等的,往往却也意味着是最难做到的。

  也不说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十分苛刻的,一般人,只需要做到,在自己做任何事之前,都先想一想百姓,会不会给百姓带来负担。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对百姓有恻隐之心,因为知道会给百姓带来负担,就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说建造宫殿,建造亭台楼阁,这就已经算是很圣明很圣明的君主了。

  如果代代君主都能做到这样,那不说千秋万代,至少,三五百年,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也就引申出了,之所以能够传承千秋万代并且获得美好结局的朝代少之又少的原因之二,对后继之君的培养。

  对后继之君的培养,最失败的,无异于秦始皇、隋文帝。

  当然!

  一开始两人所培养的重点,肯定也不是胡亥跟隋炀帝。

  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让这两人登基继位了。

  胡亥跟隋炀帝都有一个问题是什么。

  那就是从小从深宫长大,根本不懂民间疾苦。

  他们所得知的天下,全都是别人给他们过滤过,或者是他自己给直接过滤的。

  为什么每每开国的皇帝,在治国这方面,都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因为……

  他们都知道自己创业的艰难,都吸取到前朝的一些教训,都曾看过百姓的累累白骨。

  然而……

  到了下一代,就不是这样了,下一代眼中的百姓疾苦只是书中的一句话,只是老师口中的一句唠叨。

  哪有音乐、美女、饮酒来得有意思。

  从小便在音乐、美女、饮酒当中长大的君主,你说让他知道、体恤百姓的疾苦,那可能么?

  所以……

  这不就有了胡亥,有了隋炀帝。

  并且,隋炀帝就是最好的例子。

  要想使得朝代能够千秋万代,就不得不重视太子以及诸王的教育。

  否则一个不好,亡国便只在下一代。

  能够传承千秋万代并且获得美好结局的朝代少之又少,原因之三,贪腐。

  自古以来,贪腐问题就一直存在。

  如今大唐只是由于刚刚立国不久,所以贪腐问题还并不明显。

  可只要再过个一百年,你看看北魏,你就会发现,贪腐俨然已经成为了国家最重要的事。

  不过……这问题历来就有,也不好解决。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反腐制度,来延缓一个王朝的寿命了。

  一个国家,或者说王朝,往往从建立到衰亡,总会经历大致如下五个阶段:

  开国,鼎盛,衰落,中兴,灭亡。

  贪腐问题,在鼎盛以及衰落时期,尤为严重,只是在鼎盛时期,还不怎么明显,而中兴时,贪腐就是中兴的毒药,怎么去也去不尽,怎么治也治不好。

  不过……估计到了那时,陛下已经早就入了土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去担心了。

  朝代没有不灭亡的,有的是因为宦官外戚,有的,是因为君主自己没做好。

  然而……这些其实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想知道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把我叫回来。”

  只见等陶逸离开了以后,长孙无忌也是出于好奇,随手把陶逸的‘治国良策’打开了看了看。

  正看得入神呢,谁知道,这最后一页,就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让长孙无忌情不自禁地,就念了出来。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随后又看了看这‘治国良策’。

  虽说……

  从内容上,对方这内容写得稀巴烂,甚至连自己现在最小的儿子,估计写得都比他要好。

  但你不能否认,这家伙是真的有一点东西,虽然不多。

  长孙无忌又看了看为君之道的最上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能写出这样的话,至少证明对方还是读过孟子的。

  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大概是出自这里吧。

  又或者是……

  就是陶逸自己想的。

  最后想了想,长孙无忌便道:“来人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tbuzk.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ctbuzk.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