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4 章 旱灾_大秦嬴鱼
笔趣阁 > 大秦嬴鱼 > 第 234 章 旱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234 章 旱灾

  伴随浩大旷远的钟声想起,在栎阳举办的考课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不仅是咸阳内史地区,还有秦国上郡、北地郡、河西走廊、西域、陇西郡、蜀郡、巴郡、南郡、洞庭郡、三川郡、上党郡、河东郡、河内郡、太原郡、雁门郡,除了新设的六个新郡之外,秦国所有郡县都有代表性物产和文化作品送来栎阳进行评比。

  参观此次大赛的,除了秦国本土官员和百姓,还有他国使臣、贵族以及滞留在咸阳不肯离去的商人、游侠和百姓等。

  这相当于是秦国全国范围内的一次狂欢了。

  整个栎阳都邑人来人往车马云集热闹喜庆的不像样,秦王政和小伙伴们也都没宅在栎阳王宫里等着最后的大决赛,而是换上常服,结伴游栎阳。

  第一站当然是新立起来的钟楼啦。

  华夏民族有自己的报时器,叫做日晷,但这个日晷是很抽象的东西,至少秦鱼看了这么多年就总是分不清时辰,还得依靠他人来给他报时,他总觉着这东西只有专研天文现象的人才能看得懂。

  除了常见的日晷,还有水滴计时法和沙漏计时法等,准不准确不说,却是不够大众化。

  秦鱼所谓的大众化,自然是要所有黎庶百姓们都要看的到的。

  墨家早就将齿轮给玩透了,既然有齿轮,那么手搓一个青铜机械钟就很简单了,加之近年来东西方频繁交流,古希腊用来奥林匹克运动会计时的倒计时器也传入秦国,两厢结合研究,最终研究出了一个一丈高的机械大钟,有钟摆自动报时的那种。

  此钟一出,瞬间经验了所有人,秦王政当即就想拉回自己的咸阳宫内,专门给他报时。

  世界上第一座自动报时的机械大钟为秦王的私宠,只此一座,别无他号,多么完美。

  当即被秦鱼给按下去了。

  这怎么行?这钟造出来就是要给所有人使用的,放咸阳宫里收藏起来谁能知道?当然是要公示天下让所有人都看到啦!

  钟能造出来第一座,就能造出来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秦鱼下令让咸阳、栎阳、庸城、荡阴四座大城同时督建钟楼,钟楼顶部安放机械大钟,给全城百姓报时。

  栎阳、庸城是秦国曾经的都城,其中庸城更是嬴姓宗庙所在,是以这两座城和咸阳一样,都建钟楼。

  之所以先在河内荡阴建钟楼,纯粹就是炫耀了,荡阴乃是中原四聚之地,荡阴城一发生点什么新鲜事,周围的赵国、韩国、魏国、齐国,乃至远一点的楚国和燕国也会很快都知道。

  秦国有了如此新奇事物,自然要向六国和天下人彰显一番大国荣耀的。

  秦王政没能独占这大钟非常遗憾,但也只遗憾了一会,他当然知道将大钟公诸天下才是最好的做法,此钟完全能代表了秦国的强大和富有,可以吸引天下之人都来咸阳为他效命。

  众人走下钟楼,转脚往最热闹的西市走去。

  秦国的市场和民居都是以里为单位围起来的,和唐朝的坊市颇

  为相似。

  民居有民居的里,二十五户为一里,一个长方形的里,里的左右为民居房舍,左边的叫闾左,右边的叫闾右,前后分别有两个供居住在里的百姓出入的门,设监门看守,鸡鸣开门,宵禁关门——以前是天黑旧关门,现在像是咸阳、栎阳这等大城市已经宵禁延时——关门后没进里的,这一晚上你都进不来了。

  城市内除了民居,就是广大的市场了,不同的市场根据功能性也分为不同的里,在这些分开的里内买卖牲畜、买卖盐铁粮油等,像是牛市马市这样需要大范围空地的就单独设一个里,像是粮油布匹针头线脑这些杂货的则是同设一个大里,像是这样的大里一座城中会设好几个,方便百姓们日常生活所需。

  商人和百姓间的交易买卖必须在相应的围里内,里内有店铺,也有露天货摊,规划的非常齐整,不存在空置留白的位置,因为秦国管理这些市场的官吏会据此来收市场税和商税,这些都是秦国国库收入占比相当大的税收,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敢马虎,秦王就能让你人头落地,这属于在秦王的眼皮子底下从他的口袋里掏钱,命都不要了。

  除了在专门里内交易买卖,秦国是不允许里外道路两旁有小商贩沿街摆摊做买卖的,但允许货郎挑担到各里居里去兜卖,这些都是商鞅变法制定并严格沿袭下来的制度,就是为了强化治安管理,盗贼强人在这样的城市里是没法藏匿和生存的。

  秦王政一行兴致勃勃的在这些里间闲逛,买了一堆中看不中用中看又中用的小玩意。

  秦王政在一个木雕小摊面前停下来,摆摊的老翁瞎了一只眼睛,但不耽误他手指尖的小刀快速且灵活的转动,木屑翻飞间一只栩栩如生的玄鸟就在他指尖诞生了。

  玄鸟的尾部是似剪刀一样细长的尾巴,非常好认。老翁雕刻好了玄鸟,又打磨了一番,然后拿着毛笔蘸了黑漆往木雕上涂抹,涂完背部和翅膀的黑漆再涂腹部白漆、脚部褐漆,最后涂鸟喙上的一点黄,一只玄鸟漆雕就做好了。

  秦王政见木雕做好了,好奇问道:“为什么不漆点眼睛呢?”

  老翁抬了抬眼皮子,随口道:“给眼睛点了漆,这鸟就有了灵,就要飞走了。”

  哦,叶公好龙啊,这老翁有意思。

  秦王政再仔细观察这摊上的各色木雕,果然眼睛部位都是原木,未曾点漆。

  秦王政挑了两只老虎木雕买了下来,一只大的,一只小的,大的仰天长啸,小的趴卧酣睡,都很传神。

  跟随一起的蒙恬和白药师他们也都各自挑了一只,老翁的摊子一下子空了一大半。

  众人如数付了钱,正要离开,老翁又从摆摊的案几下方拽了一个布袋出来,然后从里面掏出了木雕递给秦王政,说是他们一行买的多,这个是送给“主君”的。

  老翁虽然瞎了一只眼,但他眼神很好,一眼就看出他们一行人领头的是谁。

  秦王政接过这个盘曲的木雕一看,有角有爪,似模似样,便挑眉问

  道:“大蛇?”

  老翁瓮声瓮气回道:“角蛇,

  ◴(格?格党文学)_◴,

  尤配主君。”

  民间所说的大蛇是对龙的俗称,角蛇则是对龙的进一步强调,特别说明这条龙是长了峥嵘鹿角的,是更威武的神龙。

  秦王政不成想自己随便逛个街,走在路上都有人慧眼识英雄拍他马屁,他完全没朝或许人家是看他阔绰,便临时起意再卖给他一个更贵的想从他这里多赚些钱方面去寻思。

  心道,自己果真是具有王者之气的天子,就是这样与众不同,天命不凡。

  秦王政被拍的心花怒放,非常豪气的赏了老翁一袋金豆子,拿着威武霸气的神龙走了。

  谁知,没走两步就迎头一个人慌慌张张的抱着肚子朝他们这个方向撞过来,这人自然是没有撞到任何人,他被一个护卫给拦下了了。

  此人慌张之下冒犯了贵人,脸都急的煞白了,腿哆嗦的不成样子,忙道:“抱歉,抱歉,我着急去找公厕,冲撞了,我是良人,家住¥*,这是我的里牌。”

  护卫接过里牌查看,这人却是哆嗦的更厉害了,瞧着不似害怕的,应该是憋的。

  卖木雕的老翁也为这人说话,解释道:“天冷了,各大市场的围里内公厕在轮流铲硝石,今天正好轮到附近的这个公厕,这人上不了这个公厕,就只能上一里外的的那个了。”

  这人如遇救星,连连道:“正是,正是,大人们快些吧,我若憋不住就不好了。”

  秦王政:

  这人若是真憋不住了,那还真是要不好了,这可是当街啊

  原来近日是收硝日。

  秦国现在用在战场的火药分了几种,其中制作火药的硝石来源几乎有一半都是各大城市的公厕,俗称硝田。

  众朝臣原本以为安平侯在改建城市地下管道,大建地上公厕是为了满足他那龟毛的洁癖,谁知竟是为兴建国之利器(火药)做准备,如此运筹帷幄的手段,着实让人敬畏!

  秦鱼:......谢谢,其实公厕就是公厕,就是为了禁止市民随地大小便的,做硝田只是顺带的。

  只有气温在零摄氏度左右的时候,旱厕的厕壁上才会析出浓度高于75%的硝酸钾,高纯度的就是硝石。

  所以每年冬月第一个月,气温降至差不多的时候官署就会组织人手来各公厕里面收硝石,这个时候自然是禁止人进来如厕的。

  市场里公厕这么多,有需要去找别个,何必非要上这个。

  放走这个着急解决三急的人后,秦王政对这硝田起了兴趣,直接带着小伙伴们奔着正在收硝的硝田而去。

  巧了,秦鱼就在这里。

  秦鱼老远就见秦王政呼啦啦的一行人,他抬手让看守的小吏们给秦王政一行放行。

  秦王政好奇问道:“叔祖不是说今日要在家陪大母他们,怎么在此...巡硝?”

  巡硝,巡视硝田的简称,每一座公厕不仅是秦国的财富

  ,

  还是秦国的利器,

  每一地的官署对每一座公厕都非常重视。

  秦鱼笑道:“今年需要用到的爆火翻了不止一倍,工室除了爆火,又研制除了烟火,用于新年祭祀,硝石就有些不够用的,大匠令报到我那里去,我便出来看看今年硝田产量如何,需不需要从别地调配。”

  爆火就是炸的很响的爆竹,烟火就是烟花,都是生产炮弹时实验出来的残次品,不能用于征战,用于娱乐足够了。

  今年活动庆典众多,规模也大,奉常那边便上书用爆竹和烟火祭祀天地,彰显秦国充沛的武德。

  这不,少府管辖的各大工室便都开始忙活着造更多的爆火和烟火,栎阳工室可是秦鱼的老巢了,秦国的第一批钢铁就是在秦鱼的主持下在这里炼成的,现在他回栎阳老家,有事没事的就会来此巡视一番。

  秦王政听说了之后,也很认真的巡视了这一片硝田——公厕,然后被秦鱼给拉走了。

  就是一个公厕,看过是怎么取硝的就行了,用不着一直钉在这里。

  秦鱼请秦王政他们去一个小店铺里面吃汤饼,汤饼就是各种面条的总称。

  店铺老板认识秦鱼,见他带着一溜的大小伙子来便热情的招呼道:“哟,公子您今日有空带小辈来吃汤?”

  这人是秦鱼在栎阳西乡老家的邻居,算是看着秦鱼长大的,秦鱼为人又和气,不以身份压人,是以他对秦鱼少了一些惧怕,多了些邻里间的亲热。

  说起来这做汤饼的方法还是他从秦鱼这里学去的呢,估计全秦国吃汤饼的方法都是从他这里传出去的,是以他做的汤饼,绝对算是头份老字号了。

  秦鱼笑道:“给我来一份面片汤,”又对秦王政他们道,“你们要什么样的自己点。”

  秦王政要了拉的很细的拉面,蒙恬则是要了切的宽宽的面条,白药师要了面疙瘩,王孙谦看了看,选了跟秦王政一样的细面,还有其他人,也都随自己的喜好选自己喜欢的面。

  不一会,热烫的汤饼端上来,秦鱼从陶罐里舀了一勺肉酱搅拌在汤里,内心哀嚎,这要是有辣椒就好了,嗦面怎么能没有辣椒呢?

  辣椒才是嗦面的灵魂啊!

  秦鱼安慰自己,快了,很快秦国就能有辣椒了,他听说,蒙嫣和那边已经开始组织海船一路向北,沿着海岸线去探索北方大陆了,只要到了白令海峡,一峡之隔的东面就是美洲大陆,到时候,土豆、玉米、南瓜、红薯.....还有他心心念念的南美洲的辣椒和番茄就都有了。

  嘿,等打通了通向美洲的航道,他一定要坐船去美洲大陆探索一番,不知道现在的美洲大陆有没有原始人居住?

  应该是古印第安人吧?

  吃完热汤饼,众人精神一震,继续在栎阳各大市场里闲逛,秦鱼遇到了好几个老朋友,现在已经是大商人的乌氏倮就在市场内闲逛,与秦鱼和秦王政他们遇个正着。

  乌氏倮激动上的上前见礼,他是见过秦王政的,在市场内见到常服的秦王政也很配合的叫了声

  :“主君。”

  “”

  ⒕一口香的作品《大秦嬴鱼》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⒕

  乌氏倮笑道:“考课的事有吾家长子和族人们看着,我来这里逛逛,看能不能淘换一些稀奇东西,好敬献给大王。”

  说罢,还对秦王政恭敬低头,算是行礼。

  秦鱼明了,乌氏倮能将牲畜生意做遍整个西域、河西走廊、陇西和北地郡,靠的不仅仅是他经商的头脑,还有咸阳这边的支持。

  是以每年他都会亲自来咸阳向秦王进献珍宝,顺便做生意。

  众人且行且住,逛了一天脚都走疼了也才逛了一两个里,又在市场里用过宵夜之后,众人才不得不回宫歇息。

  第二日第三日又四处闲逛了两日,终于等来了最终的决赛。

  决赛没什么好说的,左不过得胜者接受秦王政的亲自召见,不仅有赏赐,还获得了去庸城参加国朝大祭的机会。

  各种祭祀活动之后,秦国迎来严冬。

  按说现在正是历史长河中难得的气候温暖期,秦岭地区的沼泽地都还有大象出没,但近两三年来,秦鱼却是明显的感觉到关中的冬天有变冷的趋势,就是冷一年暖两年,然后又是冷两年暖一年这样子,总是每个定性。

  今年就是寒冬,不仅气温降的早,霜冻也很严重,好在现在的秦国并不缺御寒措施,至少家家有存粮饱腹,有火炕、有煤球取暖,外出也有棉衣穿,实在贫寒的还有官署的借贷关怀,想要冻死饿死还是不太容易的。

  度过严冬,就是春耕,春耕之后是夏收,夏收之后是秋收和秋耕

  就这样周而复始,一晃就是三四个年头过去了。

  秦国在这几年中清明吏治、鼓励农耕、发展商业、储存粮草和刀兵、大力培养和收拢人才,全力推行郡县制,加强地方和咸阳的沟通联系,迁部分豪强到关中和蜀地,消除地方上的顽抗力量

  秦国正在迅速的积蓄实力,等待时机,继续东出。

  这个时机来的让人猝不及防,更是人心惶惶。

  这一年,秦国整个夏季几乎没有下一滴雨,无数的禾苗庄稼在田地里枯死,整个关中大地一片接一片都是龟裂干涸的泥土。

  渭水上游最窄处几乎断流,其他小股支流更是裸露出河床,为了抢夺有限的水源,关中各地多多少少的都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械斗。

  如果咸阳不拿出相应的措施出来应对此次旱灾,今年秦国很可能会陷入全民□□中,也会多出许多刑徒和隶臣妾。

  治粟内史道:“秦国向来是藏富于民,即便今年没有收成,以各家各户窖藏的往年粟米、蓄养的家畜以及积蓄的钱财数量,无需动用粮仓储备,也足够民间度过此次粮荒。”

  此次受灾只是关中地区,函谷关外的其他郡县受灾不严重,三川郡和南郡这两个地方水网密布,更是如常。但他更倾向于关中百姓自己就可以渡过今年粮荒。

  御史大夫王绾道:“粮荒可以解决,但闲

  于农事的百姓无事可做,未免有寻衅闹事之忧。”

  公子傒也道:“内史范围还好,上郡和北地郡已经有械斗祸事传来了,不得不防啊。”

  秦王政一脸凝重的询问道:“诸君可有良策?”

  众人对视一眼,公子傒先道:“给当地乡军下令,加强巡视,严禁百姓私斗,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公子傒说的严惩不贷绝对是严刑峻法中的酷刑。

  治粟内史道:“可以现在就从三川郡和南郡调集粮草入咸阳,应对意外发生。”

  他这个建议平平的很,说了相当于没说,秦国民间和官方到底存了多少粮,他这个治粟内史非常清楚,今年关中即便没有一粒粟的产出,秦国也不会缺粮,顶多国库多损耗一些,百姓勒紧裤腰带饿上一顿两顿的也没什么。黔首嘛,谁还没挨过饿?

  御史大夫王绾也给出了对策:“派出监御史巡视四方,严查当地趁机兼并土地收揽私财的豪强贵族,一经发现抄没家产,以儆效尤。”

  正好赈济当地灾民,省的咸阳这边拨粮了。

  少府令也出列,道:“渭水三年一疏浚,今年虽然才是第二年,但也可趁此良机...咳咳,趁此机会好好疏浚一下,还有沟通泾水和北洛水的河渠修建进度一直缓慢,也可趁机加快进度,看看能不能一举完工。”

  枯水季正是修河渠的好时候,今年大旱,固然对禾苗和百姓不友好,但河道干涸,正好大肆修修补补一番,等到干旱过去,雨水重新汇聚,这样大修后的河渠能一下用上好几年呢。

  治粟内史皱眉:“这样的话,就要多征劳役了......”以秦国现在征劳役的常例,征劳役耗费的是国家存粮,在此粮荒之季,治粟内史并不想开仓。

  各大臣都从自己的实际职务出发,献出了良策,围坐在一起的郎官们奋笔疾书,将大臣们针对此次旱灾的政策都给记录下来。

  最后,所有人的视线都看向上位侧坐的安平侯。

  今年关中粮荒是必然的了,秦鱼道:“诸君所献之策已十分详实,孤再添一个:仿照六国王宫兴建咸阳宫殿群”

  群臣大惊,大宗正出言道:“正是粮荒在即,民力疲乏之时,此时既要疏浚渭水河道,又要兴建宫殿,同时征发这么多的劳役,会不会太过靡费?”

  秦鱼纠正道:“不是只疏浚渭水,还要同时拓宽河渠,加快修建沟通泾水和北洛水的沟渠,若是当地有需要修建的田渠也可报上来,趁机加紧修建。”

  “这......”

  朝臣们面面相觑,但也有若有所思的,汤榆和谈鸣都同时上前一步站出,两人对视一眼,汤榆笑笑退后,将发言的机会让给了谈鸣。

  谈鸣对汤榆拱手致谢,然后站出来道:“昔日齐景公时齐国也曾发生了□□,为了解决齐国此次危机,当时的齐相晏子便请求向民众发放粮粟,齐景公不许,晏子便请求为齐景公征召民夫修建楼台殿宇,此殿宇修建了整整三年,征召民夫无数,让齐国庶民渡过了那次饥荒。臣斗胆猜测,安平侯是想借先贤之法,借用赋闲在家的民力,为大王修建殿宇,为秦国兴修水利,这样,黔首有粮吃,有工做,就不会聚众斗殴,国家就可平稳,于此同时,大王也获得了华美的殿宇,秦国也有了便利的水利,一举三得。”

  秦鱼笑道:“不错,君之言正是孤之意,诸君以为如何?”

  众大臣嗡嗡嗡的商议了起来,有支持的,自然也有不支持的,觉着秦鱼此举动作太大,秦国今年肯定是粮荒,明年呢?后年呢?

  秦国能一直入不敷出的支撑这么久吗?

  秦王政也很好奇,趁大臣们议论的时候,问秦鱼:“叔祖怎么突然就想着要修建宫殿了?”

  秦鱼笑道:“大王如今已年至十七,该开始扩修宫殿,迎娶妃嫔,开枝散叶了。”

  啊这,叔祖,您是认真的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tbuzk.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ctbuzk.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